邮箱订阅RSS订阅繁體中文论语名句 - 词语库

子曰:“学而时习之,不亦说乎?有朋自远方来,不亦乐乎?人不知而不愠,不亦君子乎?”

子曰:“学而时习之,不亦说乎?有朋自远方来,不亦乐乎?人不知而不愠,不亦君子乎?” ——《论语·学而》 注释 子:中国古代对有地位、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,有时也泛称男子。《论语》中“子曰”的“子”,都是指孔子。 学:孔子在这里所讲的“学”,主要是指学习西周的礼、乐、诗、书等传统文化典籍。 ……

子曰:“志于道,据于德,依于仁,游于艺。”

子曰:“志于道,据①于德,依②于仁,游于艺③。” ——《论语·述而》 注释 ①据:根据,引申为据守、坚持。 ②依:依靠,凭借。 ③艺:指孔子教授学生的礼、乐、射、御、书、数等六艺,都是日常所用。 译文 孔子说:“以道为志向,以德为根据,以仁为凭藉,活动于礼、乐、射、御、书、数六艺的范围之中。”……

子曰:“温故而知新,可以为师矣。”

子曰:“温故而知新①,可以为师矣。” ——《论语·为政》 注释 ①温故而知新:故,旧的知识。新,刚刚得到的知识。 译文 孔子说:“在温习旧知识时,能有新体会、新发现,就可以当老师了。” 评析与感悟 “温故而知新”是孔子对我国教育学的重大理论贡献之一,表明了学习与创新的关系。不断温习学过……

子曰:“人能弘道,非道弘人。”

子曰:“人能弘道,非道弘人。” ——《论语·卫灵公》 译文 孔子说:“人能够使道发扬光大,不是道使人发扬光大。” 评析与感悟 人必须首先修养自身,扩充自己,提高自己,才可以把道发扬光大;反过来,以道弘人,用来装点门面,哗众取宠,那就不是真正的君子之所为。这句话阐述了人与道、主体与客体……

子曰:“由,诲女知之乎?知之为知之,不知为不知,是知也?”

子曰:“由,诲女知之乎?知之为知之,不知为不知,是知也?” ——《论语·为政》 注释 ①由:仲由,字子路,也称季路。 生于公元前542年。孔子的学生,长期追随孔子。 ②女:同“汝”,你。 是知也:这就是智慧啊。“知”同“智”。 译文 孔子说由,我教给你怎样做的话,你明白了吗?知道就是知道……

子曰:“吾十有五而志于学,三十而立,四十而不惑,五十而知天命,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。”

这是孔子本人的人生写照。这一过程,是一个人随着年龄的增长,思想境界逐渐提高的过程。就思想境界来讲,整个过程分为三个阶段:15-40岁是学习领会阶段;50-60岁是安心立命阶段,也就是不受环境左右的阶段;70岁是主观意识和做人的规则融合为一体的阶段。孔子的人生历程,道出了人要立志修炼才能完善自己的道理……

子曰:“十室之邑,必有忠信如 丘者焉,不如丘之好学也。”

子曰:“十室之邑,必有忠信如 丘者焉,不如丘之好学也。” ——《论语·公冶长》 译文 孔子说:“即使只有10户人家 的小村子,也一定有像我这样讲忠 信的人,只是不如我那样好学罢了。” 评析与感悟 孔子是一个十分坦率直爽的 人,他认为自己的忠信并不是最突 出的,但非常好学,自己的德行和才 能都是学来的……

子曰:“吾十有五而志于学,三十而立,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,六十而耳顺,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。”

这是孔子本人的人生写照。这一过程,是一个人随着年龄的增长,思想境界逐渐提高的过程。就思想境界来讲,整个过程分为三个阶段:15~40岁是学习领会阶段;50~60岁是安心立命阶段,也就是不受环境左右的阶段;70岁是主观意识和做人的规则融合为一体的阶段。孔子的人生历程,道出了人要立志修炼……

子曰:“十室之邑,必有忠信如丘者焉,不如丘之好学也。”

子曰:“十室之邑,必有忠信如丘者焉,不如丘之好学也。” ——《论语·公冶长》 译文 孔子说:“即使只有10户人家的小村子,也一定有像我这样讲忠信的人,只是不如我那样好学罢了。” 评析与感悟 孔子是一个十分坦率直爽的人,他认为自己的忠信并不是最突出的,但非常好学,自己的德行和才能都是学来的……

子曰:“默而识之,学而不厌,诲人不倦,何有于我哉”

子曰:“默而识①之,学而不厌,诲②人不倦,何有于我哉③” ——《论语·述而》 注释 ①识:音zhU记住。 ②诲:教诲。 ③何有于我哉:“于我何有”的倒装句,对我而言又做到了哪些呢? 译文 孔子说:“默默地记住(所学的知识),学习不觉得厌烦,教人不知道疲倦,对我而言又做到了哪些呢?” 评析与感悟 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