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标签Wap留言词语库 - 汇集好词好句,词语知识尽在词语库!

安之若素

出自:清·范寅《越谚·附论·论堕贫》:“贪逸欲而逃勤苦,丧廉耻而习谄谀,甘居人下,安之若素。”示例:清·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三十八回:“第二天宝小姐酒醒,很觉得过意不去。后来彼此熟了,见瞿太太常常如此,也就~了。”语法:主谓式;作谓语、定语;形容面对困境毫不介意,心情平静

安于现状

解释:安:习惯于。习惯、满足于目前的状况,不愿改变,不求进取。出自:刘少奇《论党》:“另有些同志在工作中疲蹋,老一套,安于现状。”示例:毛泽东《反对本本主义》:“红军中显然有一部分同志是安于现状,不求甚解,空洞乐观,提倡岁尾的‘无产阶级就是这样’的错误思想……”

安营扎寨

出自:元·无名氏《两军师隔江斗智》第二折:“这周瑜匹夫,累累兴兵来索取俺荆州地面,如今在柴桑渡口安营扎寨,其意非小。”示例:①清·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十四回:“打什么地方进兵,打什么地方退兵,什么地方可以~,什么地方可以埋伏,指手画脚的讲了一通。”②京剧《白良关》:“咱们此番出兵……

安时处顺

解释:安于时运,顺应变化。形容满足于现状。出自:《庄子·养生主》:“适来,夫子时也;适去,夫子顺也。安时而处顺,哀乐不能入也。”示例:《三国志·蜀书·许靖传》裴松之注:“谋臣若斯,难以言智。孰若安时处顺,端拱吴、越、与张昭、张纮之俦同保元吉者哉?”语法:联合式;作谓语;指习惯现状,随机应变

安身立命

解释:安身:在某处安下身来;立命:指修身养性以立天命,精神有所寄托。现指生活有着落,精神有所寄托,能够在社会上立足。出自:宋·释道原《景德传灯录》卷十:“僧问:‘学人不据地时如何?’师云:‘汝向什么处安身立命?’”示例:明·施耐庵《水浒全传》第二回:“那里是镇守边庭,用人之际,足可以安身立命。”

安如泰山

解释:安:安稳。形容象泰山一样稳固,不可动摇。【出自】:汉·枚乘《上书谏吴王》:“变所欲为,易于反掌,安于泰山。”示例:①《三国演义》第四十五回:“亮虽居虎口,安如泰山。”②毛泽东《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》三:“张家口被占领的当天下午,蒋介石即下令着急他的反动的国民大会……

安然无恙

出自:明·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卷二十九:“倒下圣旨,将汪公罢官回去,按院照旧供职,陆公安然无恙。”示例:①《战国策·齐策》:“岁亦无恙耶?民亦无恙耶?王亦无恙耶?。”②清·钱彩《说岳全传》第六十回:“岳爷在监安然无恙。”③欧阳海奋不顾身的拦住了惊马,倒在血泊中的他安详地睁着那双深邃的眼镜,望着安然无恙的列车,望着陌生的旅客们……

安贫乐道

出自:《论语·雍也》:“子曰:‘贤哉回也!一箪食,一瓢饮,在陋巷,人不堪其忧,回也不欢其乐。’”郑玄注:“贫者之人所忧,而颜渊志道。自有其乐。”示例:①《后汉书·杨彪传》:“安贫乐道,恬于进趣,三辅诸儒莫不慕仰之。”②《文子·上仁》:“圣人安贫乐道,不以欲伤生,不以利累己。”

安内攘外

拼音:ān nèi rǎng wài解释:安:安定;攘:排除。原就药的疗效而言。后多指安定内部,排除外患。出自:汉·张仲景《伤寒论·太阳病上》:“甘草甘平,有安内攘外之能。”示例:~之大经,富国强兵之远略。◎孙中山《上李鸿章书》语法:联合式;作谓语、定语;比喻从事物内部入手解决问题

安乐窝

解释:安:安逸;乐:快乐;窝:住所。安逸舒适而快乐的居住之处。出自:①宋·杨万里《送王无咎》诗:“安乐窝中书一编,君从何许得真传。”②宋·邵雍《无名公传》:“所寝之室谓之安乐窝,不求过美,惟求冬暖夏凉。”示例:宋·辛弃疾《题鹤鸣亭》诗:“疏帘竹簟山茶碗,此是幽人~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