杜甫 ·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
公元760年,杜甫在亲戚朋友的资助下,在成都浣花溪畔盖了一间草堂,安顿妻儿老小。第二年八月,草堂被秋风吹破,村里的很多小孩来扯茅草,并耻笑杜甫,杜甫百感交集,写下了本诗。本诗通过描写自己在战乱中的困苦遭遇,表达了要让广大百姓得到安乐的崇高情感,千百年来为人广泛传诵。诗歌前三节叙述了茅屋破……
岑参 ·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
这首诗主要描写了边塞的奇特风光和与友人分别时的依依不舍之情,展现了边疆将士的艰苦与豪情。前八句主要描写大雪的降临和天气的寒冷,用北风、白草、珠帘、罗幕、狐裘、锦衾、角弓、铁衣等事物,来表现边疆地区恶劣的气候和艰苦的生存条件,冰天雪地的环境,衬托了戍边将士的万丈豪情。其中“忽如一夜春风来……
李白 · 行路难(其一)
公元744年,李白在朝廷受到排挤,被贬出长安城,因为建功立业的理想难以实现,他感到前程渺茫,写下了这首《行路难》。诗歌开头,在豪华的宴会上,美酒佳肴摆满了桌子,商己却无心痛饮。李白向来爱酒,这时他却喝不下去,反倒拔起宝剑四处张望,表现了他郁闷的心情和迷茫的思绪,初步体现了“行路难”的“难”。……
李白 ·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
杨花落尽子规啼,闻道龙标过五溪。我寄愁心与明月,随风直到夜郎西。李白和王昌龄是非常亲密的朋友,当时王昌龄被贬往龙标,在扬州漫游的李白听到这个消息很难过,他无法当面送别王昌龄,就写下这首短诗送给好友。诗歌第一句介绍了写作背景,杨花凋谢,杜鹃一声声地啼叫着,透露了这是晚春时节,也表达了作者……
王湾 · 次北固山下
客路青山外,行舟绿水前。潮平两岸阔,风正一帆悬。海日生残夜,江春入旧年。乡书何处达,归雁洛阳边。这首诗是作者在南方漫游,路过北固山时写下的,诗篇表达了他淡淡的乡愁和因神奇的自然景象引发的喜悦之情。本诗语言精练,描写生动,神奇的自然景象如在眼前。据说当时的宰相张说见到这首诗,大加赞赏,把它悬……
陈子昂 · 登幽州台歌
前不见古人,后不见来者。念天地之悠悠,独怆然而涕下!公元696年,遭受挫折的陈子昂登上幽州台,写下了《登幽州台歌》。“前不见古人,后不见来者”中的“古人”和“来者”是指重用贤士的君主。幽州台是战国时期燕昭王为招贤纳士专门建造的,站在这里,作者想到:历史上像燕昭王那样的英明君主早已远去……